工程案例|Case
中水回用 氧化沟的应用
来源:东隆环保科技 日期:2014-07-08
- 氧化沟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变形,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的A.Pasveer博士首先开发出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氧化沟技术(oxideation ditch)在欧美地区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而且氧化沟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规模越来载大,运行方式也在不为断地发展。氧化沟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管理维护简单,而且污泥量少,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间歇运行的氧化沟到连续运行的双沟、三沟交替式运行方式,而且不设二沉池。一体式氧化沟集曝气、沉淀、固液分离于一体,连续运行,减少了占地面积,保持了氧化沟的优点,已被迅速推广和使用,东莞市东隆环保科技中水回用先生说如是。
氧化沟工艺
有多少氧化沟平行工作时应设配水井并保证配水均匀,出水设溢流堰,通过调节出水溢流堰的高度而改变氧化沟的深度,从而改变曝气器的淹没水深,达到改变充氧量的目的。
当氧化沟采用交替工作方式时,应设自动化控制,自动转换进水阀门和对应的出水溢流堰,从而控制沟内的水流方向。该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方便;设备和形式多样化,运行灵活;处理效果稳定,水质好并可具有脱氮功能,污泥产量少,且性质稳定;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能承受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呈渠形的沟渠形状,平面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沟内安置转刷或转碟设备作为供氧设施并推动水流,使水、氧气、活性污泥充分接触,水流在沟内一定速度流动,活性污泥不产生沉降,污水在沟内经过一定时是时间的生化反应使得有机物得到降解。水流在沟内完成循环约需1~30min,由于其水力停留时间为10~40h,其循环的次数很多,且有完全混合式推流式的特点, 在合适的控制条件下,存在好氧区和缺氧区。
进水与回流污泥区布置在氧化沟缺氧区,与转刷器曝气器保持一定距离,使系统中形成缺氧区,生物脱氮有一良好的反硝化阶段,污泥指数较低;出水布置在进水的另一侧,远离进水点和回流污泥点,避免短流的产生。多组氧化沟并联运行时,设自动控制配水堰,定时开启进水品以变换水流方向和控制流量。为了保持氧化沟内具有污泥不沉降的速度,减少能量损失,一般在氧化沟转折处设导流墙或导流板,使水流平稳转弯并维持一定流速。

上一篇: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生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