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案例|Case
中水回用设备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来源:东隆 日期:2014-09-28
- 东隆环保科技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水处理工程经验,为大家总结一下废水回用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希望可以供大家参考!
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艺较多包括:人工生物净化、自然生物净化、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三大处理技术。城市污水的处理多以集中处理为主,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从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来说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设备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较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污水处理设备势必要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污水处理设备利用附着于空心球状填料内外表面或悬浮的专门驯化专性厌氧或兼氧微生物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病原菌和部分氮、磷,从而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无日常运行费用,适宜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地埋式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早期地埋式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我国对地埋式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同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污水处理设开发出的新型WSZ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工艺流程为:污水→调节池→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调节池停留时间为4-8h,为节省占地面积,初沉池和二沉池均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半软性填料,停留时间为2.5-3.2h;199年苏杨等人研究的高效生活污水净化槽技术是以传统化粪池为基础,在好氧区增设曝气装置,同时增设沉淀区并增加了污泥回流系统,此外,在第二厌氧区底部堆积部分漂浮填料以防止污水处理设备,提高净化槽负荷。
上一篇:中水回用设备发展突飞猛进
下一篇:中水回用设备在废水领域的地位